九州牧云录下载,「网文主推」键盘侠力荐:十一部精品网络小说赏荐。 九州牧云录免费
1、《家园》
在写历史架空小说的作家中,酒徒堪称是里程碑般的人物,其语言质朴凝练,感染力强,比大多数同类作品更具真实感和厚重感,而这恰是很多历史类作品最为缺乏的东西,也是需要相当高超的写作功力才能实现之处。酒徒能在娓娓叙事的同时,将战场的残酷、爱情的凄美、人性的狡诈、政治的沉重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容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写作水准着实令笔者高山仰止,个人感觉已经追及甚至超越老舍、巴金这种传统作家。每天看别人的作品,笔者心中也曾蠢蠢而动,前些天一度翻涌自己也写一部的念头,然而在看罢《家园》之后,这种不自量力的冲动已经烟消云散了。
《家园》是笔者迄今所看过的写作水平最高的历史类小说,这部书以隋唐之交的乱世为背景,以一个小人物逐渐成长的过程为线索,以权谋、政治、军事冲突为骨架,给读者展现了一幕栩栩如生的隋末画卷。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的挣扎、奋斗、快乐、悲伤,作者轻而易举便将读者带入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让我们的心跳随着主角的脉搏一同跳动。
这部书的感染力比较强,多有令人掩卷感喟之处,对人性的挖掘也比较深刻。主角李旭不是跨越时空的穿越者,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小人物,出身卑微,却凭着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一把刀砍遍大江南北,直至砍出一块自己的天地,守护了无数在乱世中辗转挣扎的可怜百姓。与很多历史架空小说不同,本书的主人公并非那种拥有争霸天下欲望的野心家,而只是一个正直善良、同情弱者的好人,尽管曾经遭遇了无数的黑暗倾轧,却仍能不改初衷,坚持自己心底的善良。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和平能够早日到来,好让百姓能从这乱世的梦魇之中解脱。在那个兵荒马乱、道德沦丧的乱世,纵然处处良知毁弃,可在黑暗之中,总会有胸襟坦荡,正直无私,把百姓存亡放在第一位的英雄,长笑拔刀,用自己的热血染红历史的篇章。
作者对隋唐历史的掌握比较深刻,得以挣脱了传统错误史观的束缚,给被李唐妖魔化的隋炀帝重塑了人物形象,让我们能够对这个功绩卓著、泽被后世的千古一帝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此外,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剖析了大隋盛世亡国的真正原因,从被后人胡乱解读的诸如“修运河”、“隋炀帝荒淫无道”等虚假原因背后,揪出了令大隋灭亡的真正推手——祸国殃民的阀门大族对限制贵族特权,试图给寒门百姓提供晋身之阶的隋炀帝的反扑,给我们展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只从虚假的历史教科书和演义、电视剧中了解过隋唐历史的朋友,不妨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矫正你已然被扭曲的认知。
这部书不是一卷英雄的史诗。在大部分历史架空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群雄并起、汹涌澎湃的历史浪潮,是豪杰人物指点江山的雄姿英发,然而在酒徒笔下,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痛苦和无助。不同于那些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为文的作者,酒徒的书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写地,比起征服四夷的威风,他无疑更看重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这便让他的作品在读时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本书中蕴涵着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寻常百姓在乱世中的不幸,在一幕幕金戈铁马的热血征战场景背后,是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野心家们的谴责,是对逐鹿天下者“一将功成万骨枯”自私本质的无声控诉。
“百姓安乐重于皇权归属”、“改朝换代是换汤不换药,无非是变了一个收税剥削的主子“、”民生重于国家和民族“……这样的观点显然与政府竭力宣传的“舍小家保大家”、“集体利益重于一切”之类口号相悖。在统治者眼中,无疑那些重国家而轻家园的老百姓们更容易号召煽惑、驱策利用,更容易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奉献,像《家园》这种流露出“以民为本”思想的作品居然没有被禁,实在是颇出笔者之预料。
《家园》的实体书名为《隋乱》,是将《家园》的精髓大量删减后的产物(大概是书中对豪门贵族祸害国家的谴责令某些人感到不安吧)。其实《家园》最出众之处,就在于思想凝重,颇具创见,因此此举给这部小说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不仅全书的灵魂被阉割一空,作者着意表达的很多思想也荡然无存,令其从一部思想深刻的佳作降格成了寻常的架空小说,因此大家在读时要注意选采原始版、完整版,以免错过最精彩的地方。
《家园》就如同一杯醇酒,饮下之后,香浓和辛辣会从肠胃里直冒起来,一路冲出喉管,将你全身的激情,一分一分地点燃。
2、《桐宫之囚》
曾认为《乱世铜炉》已是仙侠类作品之中的扛鼎之作,但在看罢《桐宫之囚》后,这种看法不免有些动摇。其实若是横向比较,这两部书也算是各擅胜场,前者的感染力较佳,后者的历史沧桑感和文笔则更胜一筹。
《桐宫之囚》以夏商之交为背景,以巫道之争为骨架,以中国流传的上古传说为依托,架构出一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壮阔时代。与《诛仙》这种纯架空的仙侠作品不同,这部书有着比较浓郁的历史气息,而且文风古雅,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塑造鲜明丰满,对于喜欢仙侠类作品的朋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以待天倾》
如果说凤歌只是在效仿金庸,在各方面勉强追近;孙晓只是在思想性和情感渲染方面超过老查,其它方面则至多持平,而作品也已经脱离了传统武侠范畴的话,那马舸的出现,便真正成为了一面界碑,标志着传统武侠,终于后继有人。
在当今时代,写武侠显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已经成熟的东西想再求变突破,自然万分困难;而且武侠元素本就不及玄幻绚丽,限制较多,不容易讨好读者,吸引眼球,可尽管如此,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矢志不渝地把青春和精力投在武侠创作之上,试图挽狂澜于即倒,其勇气和锐意实在令笔者感到激赏和敬佩。
相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马舸和《以待天倾》,这一事实恰恰见证了武侠小说在当今的尴尬和窘迫。在日渐稀疏的武侠小说读者群中,大部分人也只知道金古温黄几位前辈,却不知道这个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诸位宗师的新秀。马舸是真正的高手,其深厚的写作功底,绝非步非烟、沧月等人所能比拟,她们或能做到语言华丽、情节诡奇,但像《以待天倾》里的那种沧桑感和厚重感、那种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才情、那种用朴素简单的语言侃侃而谈的意境,却是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而兴叹地。
马舸的行文和金庸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白话体,都是旧武侠模式,都与历史勾连紧密。令人惊奇的是,马舸虽然生于现代,其文风反倒比金庸更加古拙质朴,旧书卷的气息非常浓郁,喜欢传统文风的朋友当会如逢至宝。论及思想的深刻、触及问题的广远、历史的厚重感和贴近性,马舸与金庸当在伯仲之间;在煽情方面,马舸则相形见绌,其刻画出的友情、爱情远不及金庸作品感人;不过马舸在描写打斗方面,却超越金庸甚多,打斗过程被描述地栩栩如生,似在目前,而且一招一式详细真切,实如中华武术的教程一般,绝非金作中那种虚浮空泛的武斗描写所能比肩。笔者曾为光明顶之役和聚贤庄一战的激烈激昂而激赏激动不已,但看完《以待天倾》的少林寺一战后,方才知道什么叫做曲折,什么叫做精采。
有马舸这样的人还在为武侠写作努力,武侠小说就还有希望!
4、《无家》
《无家》的文笔虽也算得上不错,但与《家园》、《以待天倾》这种各领潮头的作品尚存不小的差距,之所以将其推荐到巅峰榜中,主要是看重了这部书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
自建国以来,受政治力量的影响,中国的军事文学一直存在一些通病,如一味唱高调、塑造英雄、讴歌战争、将文学作品当成爱国主义教材等等,每场战事让人们看到的都是光辉伟大正确,导致很多人对战争的概念都弥漫着理想主义色彩,根本没有意识到真实的战场会是何等残酷,更不明白一场战争会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痛失所爱。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些人叫嚣“来一场世界大战又如何”之类的狂言,那种对生命的漠视和对战争无所谓的态度令人心底生寒,这其实都是被宣传毒害洗脑的下场,也是一个几乎没有反战文学的民族必然会孕育出的苦果。
更可悲的是,中国也是一个二战文学最为匮乏的国家,在笔者记忆中,只有《地道战》、《小兵张嘎》之流,与国外那些二战名著一较,差距之大实在令人脸红。究其根源,不外是因为内战的胜利者试图湮灭失败者当年的抗战功绩,而自身却又拿不出可以吹渲的实例罢了,于是便只能留下一片空白。
《无家》虽然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还远远达不到名著的层次,但却已经是国内描述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最为真实、最为深刻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翻开书卷,你将看到一个比历史课本上更为真切客观,几乎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岁月。本书也是国内少见的较优秀的反战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开先河之作,作者将真实的战争血淋淋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读者与破碎的肢体、流出的内脏只有咫尺之遥,从而在本质上刷新了那些把战争当成游戏,提起战争只想到荣誉和辉煌的天真少年们的人生观。
国内文学界和历史界的另一个空白,就是建国后那风云变幻、荒诞诡异的三十年“反yo~u”、“大yu~e进”、“大j~i荒”、“文g~e”这些影响了亿万人的大事,被整个社会有意屏蔽,导致很多人对这些甚至一无所知,或是只闻其名,却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之上。就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即将被人们遗忘的时候,作者用这样一本书,将那个血痕斑斑的年代重现在了我们面前。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良知!为了打倒昔日手足,不惜大搞运动,用千万人的鲜血书写自己的政治正确,要心头警醒,以史为鉴,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一个抗日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为线索,以1937年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为开端,逐次在读者眼中展现了抗日战争、国共nei战、抗美援朝、以及建国后那风云变幻的三十年。主人公老旦本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民,被卷入时代的浪潮,被迫走进了战火纷飞的战场。通过这个代表人物的复杂际遇,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在1937至1976那风云变幻的四十年中,辗转苦痛,却又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浓重地勾勒出了这个可怜群体曾经遭受过的深重苦难。老旦这个一生善良真诚,对生活仅有最卑微的简单愿望的老好人,在历经半生坎坷,为国家、民族几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之后,却在新中国里,遭遇了悲剧的命运,这样的剧情安排,其实正是作者对那个荒唐时代的血泪控诉。
看完《无家》需要相当的勇气,虽然本书行文不矫情,不做作,语言贴近生活,读起来很亲切,但这绝不是一部消遣性的小说,弥漫全书的,是一种莫名的沉重,作者是在用心头的血来写,读者也需要流着泪去看。这部书很少有人会去读第二遍,因为书中陈述的内容太过真实,太过残忍,让你不敢,也不忍心再去体验一次。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书在出版时被严重阉割了,网络版里也有不少沿用了太监版,下载时要注意甄别,我看的这个仅包含正文内容的txt文件大小为1013K,开头是淮海战场,结尾是红日映雪。
5、《风起陇西》
一场无声的战争,黑暗中的猎杀与反猎杀,虽然不是正面战场上的血火交锋,却有着别具一格的波澜壮阔。虽然史书上不会记载这些人,也没有人知道这些英雄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其存在,但他们却在悄然推动着历史,甚至改变历史。
《风起陇西》是国内第一部军事间谍小说,以蜀、汉两国间的情报战为背景,其题材非常独特,应该会让你耳目一新。本书曾获人民文学奖,其写作水平毋庸置疑,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寻常意义上的网络文学,而算得上是勉强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了,而其娱乐性却又远比寻常的正统文学强得多。不过本书的名气却不大,知者甚少,如今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文笔不俗,情节跌宕,感人至深,却无法和《鬼吹灯》、《斗罗大陆》这种二流货色争竞读者群,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儿,也是我辛苦荐书的原因所在——就是心底有那么一股不平之气,见不得《巫颂》这种烂书在“十年盘点”中高居前十,而《风起陇西》这样的优秀作品却无人问津。
出色的文笔、引人的情节、认真的写作态度,不过是一本好书所必备的条件,《风起陇西》若是只做到这些,还当不起我如此推荐。这部书另有一桩出色之处,就是对国与国间战争的描述比较真实,称得上是冷兵器战争的真实记录。不同于《三国演义》中那种虚假空洞的战争构架,和将战争胜负完全归结于双方主帅智谋和主将武力的错误引导,本书将让你看到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关键——军工技术的强弱、情报的获取、基层士兵的斗志和个人武力。被《三国演义》毒害误导过的朋友,一定要看看这部书,它能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这本书并不很长,我用了六七个小时便读完了,期间手难释卷。本书的代入感营造得不错,如在眼前铺开了一张栩栩如生的画卷,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三国时代的一名基层军官,正站在蜀国的街道上,切身感受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提到马伯庸,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其中篇小说《寂静之城》(2005年度银河奖读者提名奖),花一个小时来读,当不致悔。
6、《将夜》
虽然题材不断发生变化,但在读猫腻小说时的感觉却没有变,一如既往地人物鲜明,一如既往地伏笔极深,一如既往地令人激昂兴奋,手难释卷。优美的文笔、出色的人物刻画、较好的起承转合等等,很多小说都能做到,其中一些甚至比《将夜》要做得更好。其实每本好书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而《将夜》超越大部分玄幻小说的亮点,就是其出色的情节。笔者觉得,那些想写玄幻小说的朋友,那些被人诟病文笔尚可,情节却异常俗烂的写手们,应该看看这部书,学学到底应该怎样去谋篇布局。
《将夜》是笔者近年来看过的,情节最出人意料,布局最深远复杂,包袱设置最诡奇多变的作品,可以说是新意盎然。让读者猜不到一些细节并不困难,除了像《西游记》、《封神榜》这种有意强调宿命论的旧小说,大部分书都能做到这一点,然而要做到每一处细节都让人猜不出,甚至连宏观的情节主线都无法预料,每一章都不知道情节会如何进展,却无疑非常困难,而这却恰恰是猫腻作品独有的一种特质。最难得的是,对于种种出人意料的情节变化,作者早早便已埋下了伏笔,铺垫充分,悬念的氛围烘托到位,因此在一朝揭幕时,丝毫不显突兀,反倒让人觉得豁然开朗,与那种也有追求不落俗套的意愿,却不擅预作铺垫,甚至不知道应该去做铺垫,只是一味求怪求新,强行生硬变化的劣作可谓云泥之判。
如果说在《庆余年》中,庆帝在大东山上华丽变身,露出大宗师的真面目,曾令我一度震撼失语,那在读《将夜》时,这种出人意料竟是纷至沓来,起初曾以为复仇便是主线,冥王之子就是最大的包袱,然而看到后面,牵连进来的人物越来越多,隐秘越来越大,故事越来越精彩,才发现那些只不过才是开始而已。
大部分作者在布设情节时,都会大量沿袭前人的桥段和创思,这点就连凤歌、小椴这样的高手也是不能免俗(二人模仿金庸的痕迹非常明显),较好者还会略作变化,差一些的甚至是亦步亦趋,稍有读书阅历者都能将其情节主线猜个大概,不免失了悬疑之妙。然而猫腻却与诸人不同,他明显和笔者一样,都最为讨厌老套的情节,因此凡是前人多采的思路,他必会弃而不用,因此随便一章,甚至是一段、一句、一场战斗、一个选择,都颇有新意,都让读者预料不到,需要不断猜测情节究竟会走向何处,这自然大大增强了阅读时的乐趣。与梁羽生那种看了前五章就能将全书情节猜个七七八八的的俗套作品不同,看《将夜》时,不要说猜全书的主线,即使看完全书的一半,都猜不到甚至是第一折的布局,二人布设情节的能力实在相差如天渊之判。当然,这样不断地自出机杼自然是困难地,抄袭前人当然要比自己创新容易得多,想要创新出严密合理的情节就更是花费心思,因此肯这样做、能这样做的写手才会寥如星辰,情节这么爽的书也就只有那不多的几本。
除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情节之外,猫腻潇洒不羁的文风也令笔者十分欣赏。在《将夜》中,我们看不到假仁假义和滥好人,主角宁缺奉行的就是睚眦必报、血债血偿的信条,对伤害自己的人从无宽恕,这一点与大多数作品中宣扬的宽容忍让大相径庭,不过却颇合笔者的心意,犯了错就应该付出代价,受到惩罚,若是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又该将那些从未做过坏事的善人们置于何处?对那些被残杀欺凌的受害者又公不公平?所谓的宽容纵放,根本就是对公平原则和律法精神的一种亵渎。
此外,在如今的小说中,可笑的骑士精神被用得太多太滥,明明是生死相搏,胜败不仅关乎性命,还会牵涉家国大计、亲人命运,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每一分助力去增加胜算,作者却将书中人物塑造得像傻子一样,明明有力量可以借助,却非要单打独斗,明明知道不敌,还要跳上去硬拼,自取灭亡,这种装腔作势的愚蠢情节真是假到了极致,让人看着就烦。在《将夜》中,笔者没有看到这种幼稚的做派,欣赏宁缺趁人之危将对手一箭射穿的情节,欣赏隆庆利用手下送死来消耗大敌实力的明智做法,欣赏宁缺在教莫山山如何作战时,在马车里说出的那些直白无耻到极致的大实话。
在《将夜》中,并没有太过鲜明的正邪分野,也没有给主角戴上正义的冠冕,让其扮出一幅“正义使者”的可憎嘴脸,更没有给主角的对立面扣上“邪恶”的帽子。书中众人物虽然冲突激烈,甚至你死我活,但在作者笔下,不过是为了争抢利益,或是因立场、观念不同而固守自己的坚持,并未被强定正邪对错,很多与主角阵营不同的反派都身具令人敬重的特质,而不是一副小丑模样,这也是笔者欣赏《将夜》的原因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将夜》最后收束过快,严重影响了情节的合理性,大量之前布下的悬念和伏笔也处置不当,全书呈虎头猫尾之貌,未能达到笔者预期的高度。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与网络连载的成书模式有关——由于需要当日成文,随写随发,就不能在整体写完后宏观矫正调整,纵然发现不妥也无法更改,只能将错就错,勉强往回圆,这自然大大限制了发挥的空间。写这种情节构架复杂,又强烈追求新意和变化的作品,本来就困难重重,又因连载而再增难度,最终惨淡收场便也不足为奇。
当然,猫腻能将前三分之二的情节架构得如此成功,足见其水平高超,纵有上述困难,本也不致陷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具体来说,《将夜》在情节方面水平的陡然下降,是从“举世伐唐”之后开始,其原因就是失去了最大的亮点——情节的诡谲变化,自然便无法再给人以之前的那种惊艳之感。通常作家都会将高chao设置在全书末尾,最大的包袱被解开的同时,并于此时让诸人物聚于一处,爆发大冲突,再乘势将之前伏下的各条线索收回,为每个人安排最终的命运,之后便会收束结尾。在笔者看来,猫腻在动笔伊始,最深最核心的布局就只做到“夫子成圣”处,之后便再无出彩的悬念布局。等到这个一直铺垫的终极包袱被抖开之后,全书的氛围已经被推动到了最高chao,正是该当部署收尾的时候,却因为高chao位置安排不当,后面还有太多情节未曾展开,因此不得不继续写下去,可又已经没有了足够分量的预设包袱可用,自然就会举步维艰,之前一直步步拔高的激昂也戛然而止,全书水准一落千丈。虽然猫腻靠着自己的才情,也营造出一些亮点,但杯水车薪,终究难以挽救败局。由于不甘情节流于平淡,猫腻强行推动情节变化,临时制造一些出人意料的包袱,然而那些临场生造出的情节由于缺乏铺垫,与整体结构常常格格不入,显得非常牵强,有些甚至严重不符情理,逻辑上破绽百出。到了最后几十章时,能够明显感觉到猫腻已经手忙脚乱,力不从心。该书之所以会于此时戛然而止,应该并非作者的本意,他铺的摊子至少还得再有两卷才能收完,然而写到此时已经难以为继,这才不得不草草收场。
当然,瑕不掩瑜,若论情节构建的整体水平,烂尾的《将夜》仍然要比绝大多数小说要强出太多,甚至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之作。希望猫腻能够继续沿袭、发扬那些可贵的写作风格,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在下一部作品中把情节做得更加跌宕起伏,创出一部结构合理,没有明显破绽的传世之作。
7、《狩魔手记》
《狩魔手记》是末世类作品中的顶峰之作,笔者迄今还未发现可与之比肩者。如今的末世文不多,能看的更少,因为这种文章比较难写,写好更难。烟雨江南能将文明毁灭之后,那种压抑、沉重,充斥着灰暗、悲凉色彩的氛围较好地营造出来,比较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失去秩序的新世界的冰冷残酷,以及身处其间的人们心底的那种绝望和无助,足见其功力不俗。作者对人性的把握比较深刻,人物塑造的功夫也不错,在书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精彩的人物形象,且各具特点,完全没有脸谱化的感觉。本书的悬念感也营造得不错,笔者读时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直到结尾时才洞悉真相,却又因那出人意料的结局而感慨莫名。
《狩魔手记》并非一篇单纯的末世文,虽然作者花费了很多精力,成功构建出一个肮脏、混乱、漫天风沙、处处辐射,大部分人都在挣扎求生的悲惨世界,却并未如寻常的末世文那样,将整篇的写作重心放在各势力的角逐争霸和文明复兴之上,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构架出一个强者并起,超能力者主宰整个世界,众家势力各踞一方,彼此虎视眈眈的新时代。这个失去旧秩序的新社会现实而又无情,生存资源要靠实力才能获取,弱者几乎没有容身之处,宽仁和善良在其间近乎绝迹,令人读来不免心生寒意。正如书中的蜘蛛女皇所言:“在这个时代,最艰难的事,就是有尊严的活着。希望你没有选择这条最糟的路。”正如这句话所言,即使是对于那些强大的存在,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仍然非常困难;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个没有律法、道德来保护弱者的世界,无疑更是只有在最深的梦魇中才会出现的无间地狱。
在书里的众多强者中,有一个孱弱的存在——莉莎,这是全书的灵魂人物,也是故事里面所有弱者的希望。这个可敬的女孩子认为,只要不放弃心中的梦想,终有一天,破晓的晨光将会撕破乌云,将久违的温暖洒在大地之上。然而直到全书结束,她的那些努力也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效,世界仍要靠强者才能不被毁灭,她所在的营地也要倚靠强者庇护才能不致灭亡,虽然春天的嫩芽已经在营地上空绽出,可任何一个路过的强者都能将其毁灭于举手之间。她在小桌上裸舞悦众,苦苦积聚,单纯执着到令人心酸的种种努力,其实从来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部书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如《亵渎》一样,彰显出一种叛逆的精神。作者与其说是为了写一个故事,倒不如说是要以故事为载体,来挑战千百年来小说界的陈俗陋习,揭穿大部分小说中竭力宣扬的“正义必胜”之类虚假命题,撕裂之前无数作品构架起来的谎言幕布,把一个真实的世界血淋淋地展布在每一位读者面前,直接挑战他们的价值底线。
烟雨江南写作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毁灭那些利用多年间无孔不入的宣传,在人们心底构建出的虚妄的美好。《亵渎》的写作风格,与西方所有的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都格格不入,书中所塑造的诸神,也与西方世界已经深入人心的传统形象大相径庭。作者在书中冷嘲热讽,深浅铺陈,深刻揭露了神祗们的邪恶与伪善,彻底击碎了人们将神明视为救世主的幻想,矛头直指从《圣经》问世便开始的,整个西方文化苦心构建了两千多年的“神爱世人”、“大部分神灵代表正义”等基本价值体系。而在结尾时安排让邪神取胜,也不仅仅是要冲击“正义必胜”这一陈腐的情节套路,更是要揭示出一个本质的道理——胜利的,就是正义的。
如果说在《亵渎》里,作者还只是对基督教和欧洲传统文化挥动了镰刀,那在《狩魔手记》中,烟雨江南则是在挑战全人类普世的价值理念,并且无情地戳穿了社会道德体系所苦心营造出的另一个虚假神话。在过去的艺术作品中,无论是中国的武侠小说里的侠客,还是西方的超人,虽然身具常人无法抗衡,律法无力制裁的强大实力,却从来不会欺压弱者,反倒会为广大百姓舍死忘生,不惜代价地扶危济困……这样的童话看得久了,大部分青少年早已习惯了这种麻痹人心的脉脉温情,完全不知道真实世界的冰冷残酷,当他们怀着倚靠别人的善心和施舍的念头走入社会之后,才发现迎接自己的只有冷漠与算计。
在《狩魔手记》中,一切都被赤luoluo地摊开在读者面前,利益至上,弱肉强食。当生存资源紧缺时,那些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为了活下去,会变得残忍嗜血,阴险毒辣无所不用其极,人性中自私利己的一面尽显无疑。他们像争夺骨头的狗一样,为了一块饼干、一口没有辐射的水在泥水中翻滚,杀死自己的同类,甚至是自己的亲人。而那些没有任何束缚的强者们,也绝不会像童话中那样,甘心与其它弱者平起平坐,均分资源,更不要说什么舍己为人。他们霸占住水源、矿产和物资,建立起类似奴隶制的金字塔体系,实力强弱决定社会地位,等级森严,高阶超能者统治低阶超能者,普通平民则形同猪狗,非但毫无尊严,还会被强者随意欺凌宰杀……通过这本书,作者将一个冰冷现实的社会结构呈现在了每一个读者面前,让他们看得清清楚楚——这才是一个失去秩序的未来世界应具的真实面貌。
正如作者在该书的简介中所言:“当欲望失去了枷锁,就没有了向前的路,只能转左,或者向右。左边是地狱,右边也是地狱。”
8、《迷失大陆》
在一个精致但绝不震撼,甚至略显平淡的开头之后,是一部史诗级的巨著。
魔法师、战士、盗贼、治疗师和一个小女孩因机缘结识,组成团队,在大陆上进行冒险,遭遇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魔法+战争类,风格与《佣兵天下》类似,当然档次要比佣兵高得太多了。本书语言流畅自然,情节丝丝入扣,感情描写真挚动人,对不同种族大异的心理活动把握得也较为妥当。作者构建了一个恢弘庞大的魔幻世界,其架构条理细致,有着多见于西方魔幻作品的协调和严谨,整体来看比之《龙枪》系列也不遑多让,堪称是本土魔幻小说之王。最难得的是,虽然沿用了欧洲魔法体系的设定,在情节布设上也贴近于西方幻想小说,可在遣词造句、行文转合之间,却又是令人熟悉亲切的国人手笔,因此读时并无因文化背景的缺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因语言风格不同产生的晦涩感,既轻松又舒服,和那些本就与国人习惯不符,又因翻译过程而加剧了阅读障碍的西方佳作大有不同。
本书的下卷《大魔导师的复仇》更是本土魔幻小说中的异数,打破了“续作不如成名作”的普遍规律,居然全方位地超越了《迷失大陆》,不仅情节更加迷离诡奇,语言更加优美洗练,就连内蕴的思想和道理竟然也更为深刻。在作者笔下,时代并非总是在进步,虽然魔法曾经开创过辉煌的文明,却又将其毁于一旦,于是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悲剧不断重演。通过主人公在漫漫旅程中的求索、迷惘、挣扎,以及被捉摸不清的命运随意摆布时的无奈,作者拷问了每一位读者的内心——在人性的贪欲之下,文明的毁弃是否真地无可避免?
《大魔导师的复仇》沿用了《迷失大陆》的设定和部分人物,然而行文风格却与前作迥异,虽然在情节上别开机杼,却又与前作构成了合乎情理的闭环。同一个作者,居然能在上、下两卷中,塑造出两个迥然不同的魔法世界,又能让两者妥帖地融为一体,实在是魔幻小说中绝无仅有的神来之笔。
9、《罪恶》
在笔者看来,raystorm无疑是刘慈欣之外,大陆迄今最为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仅仅三十多万字的作品,居然便能展现出一幅雄浑壮丽的宇宙史诗,功力着实不俗。
这部书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两个与人类大相径庭的文明种族,一个以生物进化为发展方向,一个则拥有远胜地球的超级科技,当这两个实力远超人类的文明进行生死对决时,夹在其间的孱弱人类,居然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由于作者笔力过人,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这两个外星文明被勾勒地异常真实,其形象丰满鲜活,读来如在目前,完全凸显出作者身为科幻小说大师的雄厚实力。
《罪恶》是一部颇具深度的科幻作品,作者站在宇宙各文明交流争竞的高度,对智慧生物的繁衍本能、不同智慧生命在理念上的冲突、科技与进化两种文明模式的比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读来完全没有寻常科幻作品那种肤浅幼稚的感觉。虽然篇幅不长,但此书已经具备了一部经典科幻作品所应有的一切,笔法-之成熟老辣,直追科幻界的经典《银河英雄传说》,其行文风格也与银英非常相似;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虽然整体来看要略高于本书,但两部书的风格大异,却也不能掩盖《罪恶》的光辉。
看到继刘慈欣之后,在大陆的科幻作家中,竟然又有一位已然达到宗匠的层面,笔者实在由衷地高兴。比起本土气息非常浓郁的《三体》,行文遣词间一身西式味道的《罪恶》更像是一部写给全人类的科幻作品。或许,raystorm正是中国的科幻小说走向世界,在世界科幻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希望所在。
10、《幽冥仙途》
仙侠类作品看过不少,怎奈其间佳作凋零,大多令人失望,相较而言,《幽冥仙途》已属上品。
若论文笔和写作技法,本书不过是《诛仙》的水准,和上面推荐的《桐宫之囚》还有差距;但若论及情节布设,本书却无疑能够遥遥占先——不仅构思缜密,环环相扣,而且诡异曲折,奇峰迭出,令人欲罢不能。作者对人性洞察甚深,借助细节刻画来折射人物灵魂,往往入木三分。其对主人公的塑造尤为成功,将一个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城府深沉、工于心计,却又意志坚毅、不失性情,在光明与黑暗间不断穿梭游走的身影刻画得活灵活现。此外,作者还构架出了一个恢宏庞大,宗派、人物、法宝众多,缜密复杂却又颇具现实感的仙侠世界,并且较好地烘托出修仙路途浩荡,诸人各仗机缘,在漫漫飞升之旅中苦苦求索的氛围,全书的仙侠味道十足,这点上做得却又要比《诛仙》好得多了。
和《诛仙》一样,本书秉持的也是暗黑风格,不过黑暗程度比其更甚,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诛仙》中虽然主角入了魔道,但整个书的格调尚偏光明,大部分重要人物也是正教人物,读起来总体还算轻松;而《幽冥仙途》的整体基调就是浓重的黑暗,书中处处弥漫着险恶与压抑,满眼俱是人性的荒芜和狰狞的冷笑,阴谋布局一个接着一个,虽也偶有轻松舒缓之处,但每每转瞬即逝,很快便又如身在暗夜谭底,心头满是压抑,几至艰于呼吸。
自《亵渎》开了先河,暗黑类作品便开始不断涌现,不过其间上品太少,仅以笔者的阅历而言,在本土背景的仙侠类作品中,《幽冥仙途》已经全面超越了略显浅薄稚嫩的《诛仙》,成为暗黑系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书中,没有意淫种马,没有主角光环,主人公从开篇伊始就在正与邪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黑暗,背后是处心积虑的陷阱,身旁是层层密布的尔虞我诈,遇到的多是算计和背叛,身周诸人个个心黑手狠,实力强大,性命操于人手,放眼孤身一人,生存之艰辛令人读来不寒而栗,而本书的情节也正因如此而更加惊险引人。见惯了充斥着奇遇、秘籍、不劳而获的金庸式童话故事,笔者实对这种艰难的成长经历和真实的世情刻画更为欣赏,不过如今能做到这点的书寥寥无几,毕竟简单的意淫式流水账写起来要容易得多。
本书还有一点令笔者感到欣赏——即通篇看不到关于“正邪”的道德说教(这点其实从书名便能窥得一二)。在本文中,正、邪两派均有大量强者堪破天道,后者似乎并不落于下风,而那些正在仙途中求索的邪道人物也大有证果之机,并不会因为狠毒无耻、修炼邪功而影响飞升,主人公本人更是在黑暗中迅速成长,道行日高。在这部书中,诸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守护,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而争斗拼杀,作者并未以法官自居,对书中人物妄评对错,这点也要比《济公传》之类正邪分明,以宣扬宿命论、强化封建统治、教化世人为首要目的的旧仙侠小说看起来要舒服得多。
11、《锦衣夜行》
武斗、政治、军略相结合,以明朝中叶为背景,前半部分以朱棣造反为纲,后半部分则主要记叙了主角在永乐朝的作为。本书与历史的联系比较紧密,用了写实的笔法,其立意也与之前的历史作品大有不同——将朱棣塑造成了正义的一方,对朱允炆一党则多加贬低,并且详细陈述了建文朝那些祸国殃民的弊政,还将朱棣谋反夺位的行为说成是被逼无奈下的利国利民之举,令人眼界一开,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那段历史。
在这部作品中,月关的行文风格与之前并无太大变化,还是一般的风格轻快、意淫较强、读起来比较愉悦,不足之处是厚重方面一如既往地差,感染力虽比前作有所提升,但仍然称不得一个“好”字。
虽然在此次推荐的十一部作品中,论及整体水平,本书只能屈居后列,但在浩如烟海的群书之中,《锦衣夜行》却也算得上是佳品珍馐。然而在《锦衣夜行》的书评里,笔者一眼便看到这样一句话:“写的还不错,虽然不能于土豆,三少这些大神相比”,当下便是眼前一黑,心口一热,一股血腥气从左胸处直直泛上咽喉,几欲喷薄而出,一时间竟是艰于呼吸。等到半晌之后缓过气来,只觉得恍然若失,四顾茫然,价值观顷刻便碎了一地。
本来笔者还在犹豫,是否要用太过直白尖刻的言辞去指斥那些自己瞧不上的作品,将其与真正的好书对比参照,反衬出其不足,再痛加针砭,毕竟这些烂书虽然确实很次,可终究也是作者的一番心血,曾给很多品味较差的读者带来了享受。然而在看到这句评语之后,笔者当即便下了决断,深感在这个赏鉴水平日趋下滑的时代,矫正这种阅读品味低下、劣币驱逐良币的邪风,已经是刻不容缓。虽然笔者人微言轻,在滔滔洪流中不过是独臂当车的一只小小螳螂,却仍然要不计毁誉,尽上自己的一番心力。
写在最后的话
苦干七八个小时,写得头大如斗,这篇不文不白的评荐总算是艰难出炉了。笔者的性子比较实在,素来厌恶虚伪客套假大空,像“笔法绵密细腻”这种常在书评中出现,可让人看完后却不知所云,完全可以冠于任何一部小说之上的陈腔滥调式的大废话,根本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笔者会竭力规避,尽量做到言之有物。此外,笔者只想说些看评荐的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对作品类型和风格的宏观介绍、对作品特色和优缺点的概括,而不是简单地去概述情节(把书评当成情节概括,不过是写评荐者能力不足,除了做这种简单的工作外,再说不出其它有价值内容的表现)。悬念是一本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一篇荐文而言,不透露情节当是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一些人认为,小说世界百花争鸣,存在多种类型,多种文风,即使是同一类小说,也存在光明与暗黑风格的不同,文笔也有刚硬和绵软的差异,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类型和风格,有的人生性喜欢悬疑,有的人则对都市文情有独钟,其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各部作品的写作水平根本无法比较。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地。不同的偏爱确实没有高下之别,但当我们对一部小说进行评鉴时,本来就基本不会考虑其类型,而是着眼于写作功底、感染力、思想深度等要素,而这些都是独立于小说的类型和风格而存在地,每种类型的小说中都有下品,每种类型也可能写得让我们高山仰止。因此不仅同一类型的作品能够分出高下,就算是类型、风格均大异的若干小说,也照样存在客观的高下之分,每部作品的客观水准就摆在那里,只是看你能不能看出来罢了。
另有一些人,一看到“写作水平”四个字,便会鼓动唇舌,卖弄自己的另一套歪理邪说,其内容不外乎“娱乐小说根本不需要文笔,追求文笔的人去看名著好了”之类。说实话,像《红与黑》、《傲慢与偏见》这种外国名著,笔者也完全无法忍受,就算是出自本土的《红楼梦》、《老残游记》之类,也根本看不下去哪怕是一章,但这并不妨碍我心底清楚,那些书的写作水平遥遥领先于自己爱看的大部分玄幻武侠。当那些整日捧部名著,至少也是《文化苦旅》、《茶馆》这种东西的同学对我正看的金庸武侠不屑一顾时,区区心底固然戾火中烧,几乎便要恼羞成怒,但最终却仍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喜好确实是低人一等。不过低人一等也没什么,笔者就是一俗人,就是爱看玄幻、仙侠这种通俗娱乐小说,这点虽然有点儿丢人,但也不必太过介怀,看自己的低俗小说,让别人说去吧。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是混通俗娱乐小说圈儿,就该遵循这个圈子中的规律。读武侠、玄幻之类小说的读者,主要是为了追求阅读时的快感,对写作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在品鉴通俗小说时,不宜生搬硬套“文学奖”评判时的那些标准,过多地强调写作技法、人物刻画、文笔凝练之类,按正统文学那样去做要求,而应该遵循通俗娱乐小说领域自己的评判标准。当然,虽然评鉴的标准有所变化,写作功底、写作技法在其间的比重有所下降,却不表示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多烂都无所谓,更不表示娱乐小说的文笔和写作水平就不存在客观上的优劣之别。
更有一些人认为,世间的书并无好坏之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要自己觉得好看,那这部书就是好书,并不存在客观的标准,这种看法几乎要让笔者笑掉牙齿——若是按这种逻辑,《战争与和平》和小学生作文岂非也没了高下之别?
其实所谓的“好看”,不过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仅仅能代表个人意见,而人和人的赏鉴水平是存在差异地,那些品味较差的读者的个人感受并不值得提倡,反倒应该进行矫正,令其向更高处靠拢。笔者认为,阅读品味起初取决于读者个人的文学水平,之后则会随着读书阅历而逐渐增长,如果能够虚心纳言,改弦更张,刻意阅读高于自己品味的作品,那这种增长速度就会更快。等到数年之后,回头再看那些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书,同样会觉得不堪入目,届时便会恍然自己的鉴赏力已然有了进益。可若是反过来,让那些读书较多,文学造诣较高的读者去看品味差者推荐的烂书,那无论硬着头皮看上多少本,仍然会觉得这种书难以下咽,更不会觉得自己的品味有所提升。由此也不难看出,不同作品确实在客观上存在高下之判,“萝卜青菜”的谬论完全不足取信。
读书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品味的过程。在读过几本诸如《神墓》、《吞噬星空》这样的三流作品之后,应该对自己有新的展望,去试着见识一下更上档次的东西,并在其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同时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自己的赏鉴水平,切忌不思进取,牢牢抱住那些腐坏的沉渣不放,自甘堕落,流于低俗,一辈子沉浸在三少、番茄搞出来的那种垃圾作品中不能自拔,徒惹方家发笑。有些人非但不思提高自己的阅读品味,反倒在看过《凡人修仙传》这种烂书之后便志得意满,自觉已然品尝到了人间至乐,反倒还沾沾自喜起来,其状就如那井底的青蛙,一生只浸泡在黑污的泥淖中,只见过头上的一角天空,却不知外界那极目辽阔、清新出尘的醉人景象,实在是令人又觉好气又感可怜。
笔者写这篇评荐的原因之一,便是希望能藉此而让一些喜读通俗小说的同道能从“起点推荐榜”这种误人不浅的骗局之中挣脱出来,从此远离那些低级趣味,领略并接受档次更高的作品,让如今“烂书高居榜首,佳作无人问津”的畸形现象得以缓解,让那些水平低劣,却广受众人追捧的烂书原形毕露,归于它们应在的位置。
综上所述,即使是通俗娱乐小说,仍然存在客观上的水平高下,虽然其对文笔的要求低于正统文学,对写作技巧也无须看得过重,但这些却也绝对不能太次,否则就会严重影响阅读时的感受。如果遣词造句的功夫还停留在《缥缈之旅》、《鬼吹灯》这种仅达通顺的层次,读起来势必会感到僵硬生涩,就算再好的情节也会颜色大减;如果连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埋设伏笔、抖解包袱这些最基本的写作技巧都不具备,那写出来的书必然会沦落到《星辰变》、《盘龙》这种流水账的档次,读起来寡淡无味;如果对人物刻画、形象塑造、场景渲染之类写作的基本常识一窍不通,那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就必然苍白单薄,沦为脸谱。
简而言之,对于娱乐小说,写作水平无须太高,但也决不能太过拙劣。当然,仅有遣词造句和写作技法还远远不够,通俗小说最重要的还是情节,能将上述三个方面达到水准之上的作者比比皆是,但其写出来的作品却参差不齐,下品迭出。一部好的作品,情节布设必须要做到不落窠臼,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让他们读时如身在局中,不忍释卷。若是将小说写成《斗破苍穹》、《佛本是道》这种简单幼稚的升级文,情节不断雷同重复,像幼儿园读物般平铺直叙,毫无悬念,那文笔就算再好,想象就算再绚丽出色,读起来也势必味同嚼蜡。若论文笔,《九州牧云录》绝对能够位列上品,然而其情节构架过于低劣,读起来了无生趣,最终彻底毁掉了这部作品。
然而,文笔和情节都兼具了,却还不是最高的境界。真正的好作品,必须要做到具有感染力,能让读者感觉心潮澎湃,无法自抑,令他们时而激昂喜悦,纵情大笑,时而又泪盈眼眶,悲痛莫名,而不只是麻木地翻页打发时间。事实上,感染力也正是文字最难达到的境界。若是还能让自己的书兼具知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那便是真正的大圆满。
最后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想必又要被骂了,啰嗦、说教、刻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之类,想也想得到,一些心中挚爱的作品被我贬低得一钱不值的朋友们估计也会跳脚。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实话实说,平素在实际生活中,被迫长久绷着虚伪的假面,辛苦非常,因此在网上就想活得实在自在一些,所以这次思虑再三,终究没能忍住,如有冒犯,还望大家多多海涵,毕竟就算是不中听,也全是在下的肺腑之言,也是希望兄弟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大家在怒斥我见识浅薄、不识珠玉的时候,也不妨静思一番,自己的鉴赏力是否还有进益的空间。
最后还是那句已经说了三遍的旧话——如果诸位能因此文而结识自己喜欢的作品,我将不胜高兴。